现象世界|韩国选举落幕,经济困局犹存

韩国必须实施强有力的财政刺激和公共投资,不仅要改善社会福利,还要推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

【编者按】「现象世界」(Phenomenal World)是一份专注于政治经济学和全球转型的国际出版物。2025年1月,「现象世界」正式启动它的中文专栏,与「图说政经Chartbook」的中文平台合作发布。这是「图说政经 X 现象世界」合作专栏的第(八)篇。

韩国总统大选今日落下帷幕,出口民调显示,李在明将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在尹锡悦因戒严风波被弹劾下台后,这场选举被寄予厚望。韩国学者、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康国在选前撰文指出,韩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并非本次选举所能轻易解决:政治极化、经济停滞、老龄化冲击与出口模式失效,共同形成了结构性问题。

本文英文版于2025年5月23日发表于政经网站“现象世界”(Phenomenal World)。

作者:李康国

译者:林达

责任编辑:高铂宁


自12月3日宣布戒严以及此后国会对总统发起弹劾以来,韩国政局持续动荡不安。1月19日被逮捕及拘留的前总统尹锡悦目前正在宪法法院接受审判。他对调查的抗拒态度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也让人们更加担忧这场政治危机的经济影响。与此同时,保守派和右翼政界人士群起反对弹劾,令韩国社会的两极对立进一步深化。4月4日,经过漫长的弹劾审判,宪法法院最终裁定将尹锡悦免职,韩国人民按预定将在6月3日选出新一任总统。

持续的政治动荡令韩国经济长期以来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更趋严峻。作为20世纪末民主转型的典范,韩国以其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而备受赞誉,但如今却面临着民主倒退与经济停滞的困境。为扭转此局面,某种强有力的公共投资计划不可或缺。

危机与弹劾

按最常见的解释,尹锡悦总统2024年12月3日宣布戒严乃是为了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彼时政府正饱受腐败指控和支持率暴跌的困扰。他声称选举中存在与朝鲜和中国有牵连的操纵行为,并派兵进驻国家选举委员会和国会——这一举措不到两小时即遭国会推翻。在尹锡悦宣布戒严的当晚,集会抗议的公民达到数千人,他们与士兵对峙并在国会展现了捍卫民主的集体意志。12月14日,国会正式对尹锡悦发起弹劾,其所属政党有12名成员投下赞成票。当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鲜明地表达了对韩国威权回潮的抵制。

尽管抗议不断,但韩国的政治状况远非乐观。首先,尹锡悦的抗拒姿态导致调查和逮捕耗时漫长,掌权的精英也拖慢了弹劾程序。代理总统、前总理韩德洙本人也因拒绝任命完成弹劾程序所需的宪法法官而遭到反对派的弹劾。此外,反对派领导人李在明也面临着一系列法律丑闻,其中包括选举与财务操作不当(electoral and financial mishandling)等指控。

另外,自弹劾发起以来,尹锡悦所在的保守派政党进一步转向极右并反对弹劾,但其民众支持率反而因此而有所提升。尽管执政党的支持率在2024年12月中旬的弹劾程序中有所下滑,但此后却一路飙升,到2025年1月下旬几乎要反超其自由派反对党。根据盖洛普韩国的民调,民众对弹劾尹锡悦的支持率也呈回落态势,从75%降至59%,反对弹劾者的比例则从21%上升至36%。

现实是,弹劾程序和即将到来的选举不太可能解决韩国民主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与朝鲜分治以来,韩国一直由右翼的执政联盟统治,对民主动员与劳工运动多有压制,但凭借迅速的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维系了公众的支持。

韩国1987年就已举行首次总统直选,但自由派的反对党直到1997年才上台执政。自民主化以来,保守派政党在国会选举中一直领先于自由派。尽管自由派在2024年国会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但保守主义的传统依然强大,且得到大企业、有影响力的保守派媒体、知识精英以及根深蒂固的官僚网络的支持。

近来,对保守派主导权旁落的忧惧导致极右翼言论有所抬头,进一步加剧了韩国政坛的两极分化。尹锡悦弹劾案引发的暴力骚乱可能会令韩国陷入某种政治上的冷战。这场危机的走向无疑将左右韩国——作为民主国家,也作为经济强国——的未来发展。

脆弱的经济

虽然韩国股市在国会成功通过弹劾投票后有所回升,但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却从12月2日的1406韩元大幅下跌至12月31日的1478韩元。2025年1月,全球各大信用评级机构在与韩国代总统崔相穆的会晤中均对长期的不确定性表达了高度担忧。穆迪主权风险集团的一位副总裁指出:“经济活动长期中断或消费者与企业信心的低落都将对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就实际来看,韩国2024年12月的外国证券投资净流出达39亿美元,创下了新冠疫情以来的最高纪录。

政治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它导致国内消费停滞不前。如下表所示,消费者信心综合指数自2024年12月以来迅速下滑。

韩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以来,零售业销售指数也降低了2.1%。在弹劾程序结束之前,这种下降趋势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眼下的动荡还抑制了企业投资企业贷款自2024年12月以来持续下降商界信心也趋于恶化,韩国央行(BOK)的数据显示,全业界的商业信心综合指数从2024年11月的91.8降到了2024年12月的87.3,2025年1月更跌至85.9。涵括企业与消费者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在12月有所下挫。此外,反映企业实情的商业调查指数(BSI)在12月也趋于低落。这些趋势刻画出了投资停滞的全景图。

劳动力市场也受到冲击。12月份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升至3.7%,为2021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较11月份上升了1%,较2023年12月上升了0.5%。

这些相对短期的趋势是整体经济放缓的构成环节。韩国2023年全年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4%。尽管季度实际GDP增长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反弹至1.3%,但第二季度降至-0.2%,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仍保持在0.1%的低位,反映出国内需求的低迷和近期出口的下滑。第二季度私人消费环比下降0.2%,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工资停滞不前。与此同时,第三季度的建设投资和出口分别下降3.6%和0.2%。值得注意的是,净出口在第三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8%。

第四季度经济原地踏步,国内消费和建设投资分别仅增长0.2%与下降3.2%。第四季度的季度增长率由此只有0.2%,反映出经济的恶化,政治危机对此亦有局部影响。据目前的估计,韩国2024年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为2%,低于政府和韩央行先前的预测。同年韩国股市与货币的走势也逊于各大主要经济体。

以上数据表明,韩国经济正面临双重挑战:实际工资增长停滞导致国内需求疲软;全球经济变动导致外贸面临潜在困难。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实际工资增长均为负值,令国内消费承压。政府的财政紧缩政策则进一步恶化了局面。小企业主——尤其餐饮与零售业——正受到国内私人消费下滑的冲击,近期破产件数有所增多。

另一重挑战来自外部冲击——特朗普胜选一事尤其要紧。其关税战可能会严重损害日益仰赖出口的韩国经济。21世纪初以来,韩国出口占GDP的比重稳步增长,其驱动力部分源自中国的资本与中间产品市场的扩张。

2022年年中以来,韩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遭遇重挫。全球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经济下滑及其发展国内产业以取代韩国进口产品的举措削弱了市场对韩国产品的需求。虽然韩国的出口增长在2023年末有所回升,但近几个月又再次陷入停滞。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特朗普的当选及其实施的包括对等关税在内的关税上调措施对韩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此外,由于《通胀削减法案》(IRA)声称要削减对外国公司的政府补贴,电池行业里的一些重要韩企也可能会蒙受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韩国2025年的增长前景颇为黯淡。 韩国央行2024年11月时预测2025年经济增长率为1.9%,但到了2025年2月又将其下调至1.5%。跨国投行对2025年的前景甚至更加悲观,如高盛2025年3月预测增长率为1.5%。韩国央行最近表示,第一季度增长率可能为负,年度增长率可能会跌破1.5%。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韩国2025年的增长率预测从1月份的2%下调到了1%。

这些悲观的经济预期与结构性趋势交互强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变化。韩国政府的数据显示,2022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17.4%,预计2030年将上升至25.3%,2040年将上升至34.3%,2050年则将上升至40.1%,这表明韩国已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此外,韩国的出生率为全世界最低,2023年仅为0.72。造成此趋势的原因包括年轻人经济状况不稳定、育儿上的困难以及高房价等。两极分化的劳动力市场催生出相对较高的不平等,加之政府再分配力度有限,令出生率进一步降低。以此观之,韩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剧烈下滑,未来的经济增长也将随之放缓。假如生产力没有显著改善,韩国的潜在GDP增长率到2040年代预计将降至1%以下。

出路何在

尹锡悦政府未能拿出足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政府信奉早已过时的涓滴经济学,对企业和富人群体实施减税,并主张经济增长应由私营部门推动。

在减税之外,尹锡悦政府还推行财政紧缩政策。对一个公共债务在2024年约占GDP的53%——远低于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来说,降低政府负债率看起来是个很奇怪的目标。当局将政府支出增幅限制在2024年的2.8%与2025年的3.2%,低于名义增长率。然而,政府的减税措施致使税收收入与原本的预算之间出现缺口,2023年缺口达56万亿韩元(约占GDP的2.5%),2024年缺口约为31万亿韩元,最终导致财政赤字不减反增。2023年和2024年韩国的财政赤字分别占GDP的1.5%和1.7%,与政府的目标背道而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刺激政策虽已在西方大部分国家重回主流,韩国的执政精英却仍然固守过时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对这种模式的坚持可追溯到1997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韩国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式重组(neoliberal restructuring)。

要避免这一失败的经济战略的最坏结果,韩国就必须实施强有力的财政刺激和公共投资,不仅要改善社会福利,还要推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尽管对追加预算的支持日益高涨,但自由派反对党的主要总统候选人却一面主张减税、一面又声称支持强化企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图景,这让他的政策取向显得模棱两可

可以肯定的是,韩国人尚有机会借助提高税收、推动更积极的政府投资等产业政策来实现兼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进而大幅改变韩国经济的走向。他们不应错失此一良机。

订阅 图说政经Chartbook | 亚当·图兹的每周通讯中文版

现在订阅,获取定期更新的时事通讯。
jamie@example.com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