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图兹:美国政府转向了与中国的激进脱钩
我们一直在追问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是什么。 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
【编者按】欢迎来到「图说政经Chartbook」。这里是由知名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兹(Adam Tooze)主理的Chartbook的中文版,经图兹教授本人授权。Chartbook是当今英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Newsletter之一,每周定期更新,用图表解读全球政经世界的激流与暗涌。
中美贸易对峙持续升级,对抗远超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双方的交锋。图兹在本文中指出,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举措尽管武断而荒唐,但确实存在某种内在逻辑,也即动摇全球格局,孤立中国。
本文英文版发表于2025年4月10日,刊发时有编辑。
作者:亚当·图兹
译者:周天羽
责任编辑:高铂宁
为何美国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反而几乎让人感到如释重负?
在这个政策新闻接连震撼不断的日子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啦啦队长”、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周三下午发布的一则帖子使我大吃一惊。
我和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一起陪总统写下了他任期内最不同寻常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世界已经准备好与特朗普总统合作修复全球贸易体系,而中国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一方面,特朗普降低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关税(据我们所知),另一方面,又武断地将中国的关税提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125%,这一双重举措也为特朗普本已过山车般起伏的贸易路线再添一记急转弯。
一场范围甚广的保护主义攻势最终成为一项政策的序曲,而这一政策在现阶段相当于对中美贸易发动闪电战。
特朗普发出的普遍对等关税威胁或许是认真的。他利用威胁来逼迫他国做出让步。然后,在市场做出反应之后,政府又决定满足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人士提出的暂停关税的要求。
据彭博社援引可靠消息来源的报道,白宫接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
……特朗普本人于周三下午在白宫南草坪会见了几位赛车手,他承认做出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嗯,我觉得人们有点反应过度了,”特朗普说。“他们变得有些急躁——你懂的,就是那种小狗因为害怕而发出刺耳的吠叫,他们有些害怕。”
但事情远不止于此。
尽管执行过程很疯狂,整件事也草率武断,但总体政策的转向显而易见:就在周三,美国政府从广泛的贸易攻势转向了与中国的激进脱钩。
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大声批评“为特朗普洗白”的行为,但请听我说完。
有没有可能,尽管我们很多人上周都在嘲笑那些荒唐的关税公式,但实际上他们确实有一个“狡猾的计划”。
事实上,他们或多或少地已经告诉了我们他们确实有。
看看特朗普这块“战略板”上的东西!正如那位备受嘲讽的斯科特·贝森特 (Scott Bessent)指出的那样:
“正如我一周前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不要报复,你们就会得到回报’。”
这一主张简直荒唐。他们怎么能指望世界其他国家会无动于衷地容忍美国总统的闹剧呢?世界其他国家并不接受对与美国贸易的那种荒谬片面的解释。
但我们试着站在特朗普的视角来设想一下。
想象一下,他们已经筹划了一段时间。想象一下,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 “好吧。我们来撼动一切。用令人畏惧的关税打击每个国家。一些漂亮的大数字。漂亮的数字。这样就能够引蛇出洞。让我们看看他们会如何反应。”• “奖励愿意低头示好的人?”• “仍然保留10%的关税,继续谈判。但是,对,奖励不反击的国家。”• “好吧。那么,如果我们把世界分成‘反抗者阵营’和‘顺从者阵营’(套用鲍德温的说法)?我们知道谁最不可能低头示好?谁会施加报复?”• “中国,也许欧盟。但中国是一定的。”• “所以我们在打一场真正的贸易战?和中国?可能还有欧洲?”• “说得好像这是坏事似的!别再搞什么‘小院高墙’了——真正的脱钩。”• “或者,他们投降?”• “或者我们得到一份超级大协议?”
上周五,当市场因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的消息而暴跌时,特朗普写了什么?
“中国搞砸了,他们慌了——这是他们绝对无力承受的事情!”
特朗普的这一措辞暗示中国本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而达成大协议的可能性一直是特朗普的幻想之一。
寻求与中国达成协议并非纳瓦罗(Navarro)这样的极端鹰派的立场,显然也不是贝森特的立场。
参见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创始人雷小山(Shaun Rein)的推文:
2013 年,我曾为贝森特提供咨询,当时他仍在索罗斯身边,而现在他是特朗普的财政部长,正在领导关税战。一家投资银行聘请我为贝森特提供有关中国经济和消费趋势的咨询,并审阅我的书《廉价中国的终结》。
我立刻对此人产生反感——贝森特是我见过的最傲慢、对中国最无知的人之一。他极度看跌中国,并且他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的驱动,数据和理性分析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我刚刚查看了会后与斯科特的通信,其中我强调中国经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弱。他则认为美国现在对中国占了上风。
我为美国担心。我们遇到了我见过的对中国最无知却又最傲慢的人之一,他们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斯科特在2013年低估了中国,现在仍然低估它。
在白宫西翼(注:椭圆形办公室和总统高级人员办公室所在地)的狂热氛围中,贸易政策和反华政策已经融合在一起。
我们一直在追问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是什么。
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
本周三这一非同寻常的结局无疑是由市场反应以及特朗普所说的“人们变得恐慌”所驱动的。
但事实上,这一行动确实存在某种内在逻辑:动摇全球格局,逼出、并孤立中国。
在下一阶段,与那些愿意谈判的国家展开磋商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白宫要求对美国的其他伙伴提出带有附加条件的贸易要求,进一步将矛头对准中国。别忘了,就连企鹅岛都出现在了关税清单上,正是为了关闭间接从中国进口的渠道。
脱钩的激进举措总是会带来冲击,注定会损害市场。这样一来,对中国加征125%的关税,反而几乎让人感到如释重负。
正如彭博社的优秀团队所指出的那样,与去年同期相比,这是一个真正令人震惊的升级,当时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仍然可以说:“我们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分离对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从经济角度来看,尤其是从美国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哦,他们针对的只是中国”这种说法毫无道理。
中国的经济体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对这一个国家征收125%的关税,其整体关税水平实际上比特朗普宣布“让步”之前还要高。
我们计算出,在特朗普如今“底牌”政策出台之后,关税结构实际上变得更糟糕——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消费品比其他国家多,因此相对于其他国家提高这一比例(至125%)反而会更严重地冲击美国的消费品市场。
这一痛苦将波及广泛的消费品领域:

但这已经超越了消费经济学的范畴。周三的结果并非和平,也不是缓和局势,而是:
“贸易战全面爆发……关于达成大妥协的妄想可以搁置了”,这是总部位于纽约、曾常驻北京的Gavekal Dragonomics合伙人阿瑟·克罗伯(Arthur Kroeber)的评述。“从本质上说,这意味着特朗普执意终结中美贸易。”这使得两个GDP总和达46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陷入了一场胆小鬼博弈。面临风险的不仅是每年近7000亿美元的双边商品贸易,还有中国在美国约1.4万亿美元的证券投资,以及那些不太显眼却同样关键的变量,例如企业与高校之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人文联系,以及双方日益恶化的公众舆论。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然而该机构本周二发布的一项调查还发现,52%的人认为美国对华关税将对中国和美国都造成伤害。彭博经济研究估计,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将在中期内几乎彻底终结美国从这个亚洲制造业强国的所有进口。
最终结果会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最愚蠢的想法莫过于以为北京在面对美国施压时毫无还手之力。而中国的回应方式,也并不主要体现在已宣布的84%关税上:
……曾在前总统奥巴马和财政部长保尔森任职期间担任对华政策顾问的麦艾文(Evan Medeiros)表示,这是对中国官员所掌握的从出口管制、到反垄断,再到网络安全审查等所有外科手术式经济手段的误读。
在周二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麦艾文和合著者安德鲁·波克(Andrew Polk)记录了中国拥有的一整套“精确制导的经济武器”,这些手段“旨在出于政治和地缘政治目的造成有针对性的、往往是实质性的痛苦”。麦艾文认为,这些手段使中国在与美国的任何经济冲突中都具备不对称的优势。
“关税战的问题是双方都会受到伤害。而当今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是谁遭受的损失更大,谁能承受更大的痛苦?”目前任职于乔治城大学的麦艾文说,“中国人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工具箱来与美国竞争,这使其能够在几乎不产生对等成本的情况下,针对美国的特定利益群体造成非常具体的痛苦。如果你准备与美国进行长期的经济竞争(他们确实如此),那么这套工具就非常有用。”
麦艾文指出,特朗普试图通过施压以迫使谈判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中国人不想在被枪指着自己脑袋的情况下进行谈判。”
而这场冲突将如何向全球扩散?
“美国冲击将引发更严重的中国冲击,这很可能导致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征收关税。我认为这种局面是板上钉钉的,”经济学家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说道。
他与其他贸易专家当时正在东京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的于周六闭幕的题为“全球化现状”的会议,该会议的时间安排得有些不合时宜。他在说到会议现场的气氛时表示:“每个人都垂头丧气。”
鲍德温认为,全球经济的救命稻草或许在于美国仅占全球贸易的15%左右,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占剩余85%的国家都渴望维持现有的体系。鲍德温表示,以中国和欧盟为首的世界其他国家可能会采取各自的行动来促进贸易自由化,尽管对特朗普关税闪电战的直接反应将世界分裂为“顺从者阵营”和“反抗者阵营”。
